“十三五”时期,是黔江区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黔江区图书馆实现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黔江区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于提升黔江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保障我区公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推进我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区图书馆发展需要,特编制《黔江区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差距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黔江区图书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委的战略部署,图书馆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1.免费开放工作效果显著。
区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和市、区免费开放文件要求,执行免费开放服务承诺,免费开放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免费开放电脑近100台,每天错时开放2.5小时,每周开放时间达70个小时以上,免费开放空间19个,着重向读者免费提供书刊借阅、报刊阅览、少儿借阅、残障阅览、老年阅览、自修阅览、报告培训、数字阅读、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政府公开信息服务等10项服务。年均接待读者36万人次,文献年外借册次达15万册次以上。
一是免费开放图书馆借阅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职教和旅游专题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残障阅览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二是免费开放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黔江移动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等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免费提供馆内Wifi无线服务、书报刊借阅服务、学术研讨服务、信息咨询参考服务、馆际互借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等服务项目;四是免费提供办证、验证、存包、饮用水等辅助性服务。五是免费开设书法、音乐、摄影、文学、书画、图书编辑、民族文化知识等培训班。六是开展摄影、色彩形象、国学经典、公务礼仪、音乐、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七是举办了摄影、美术、公共文化等展览。八是正式投用黔江移动图书馆、黔江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
2.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
区图书馆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工作。“十二五”期间年均举办全民阅读活动50余场,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图书阅览、名家讲座、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亲子活动、灯谜会、图书赠送等方面,服务对象上至耄耋老者,下至低幼儿童,累计服务10余万人次。
2011年,举办“读经典'图书漂流瓶'公益性全民阅读活动”,向社会投放价值10万元的5000册图书,签约了17家图书外借点,开展为期10天的 “老百姓买书,图书馆买单”活动;2012年,向我区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育才小学捐赠2000册少儿图书,援建了1所留守儿童爱心书屋,另在册山小学、舟白中学、阿蓬江中学、高坪村小等中小学设立爱心书屋。2013年,“图书漂流瓶”活动共投漂5700册各类图书,价值约20万元;“流动阅览室” 提供阅读、咨询、办理读者卡等服务,特别推出了“黔江地方文献阅读体验” 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欢迎。2014年,组织了爱心图书传递活动,向酉阳县桃花源小学等学校图书馆传递爱心图书1000余册;组织名家讲座20余场,邀请北京、福建、上海等地著名学者来黔举办摄影、新闻、文化类讲座。2015年,特邀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于德水老师,第52届荷赛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洁军老师来黔作摄影讲座,吸引了周边区县甚至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爱好者参加。
3.文献资源建设不断丰富。
区图书馆始终坚持以资源建设为重心,不断丰富馆藏资源。2011年完成地方文献资料重新分类、编排、贴书标、上架等工作,结束了我区地方文献没有编目、没有电子书目的历史,另投入近两万元购置文献资源,扩充地方文献藏量。2012年一是分批适时有针对性购买采编上架各类图书60余万元;二是11月5日至11日精心组织开展了“你要读,我就订”读者最喜爱报刊杂志名称征集活动。共征订到价值3万余元182种各类报纸杂志,其中少儿报刊14种。三是适时更新了450种电子期刊,新增数字资源2T;四是通过走访征集、网络购买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各种地方文献资料,初步形成武陵山地区地方文献和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中心;五是启动了黔江民族民间地方文献的数字转换工程。2014年编辑了6部二次文献:一是由黔江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藏室、古籍特藏室(区古籍保护中心)提供编辑,区史志办协助,1月份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了《黔江清代四志》;二是首部《黔江图书馆志》和黔江民族文化知识读本《走进黔江》也在上半年出版;三是区图书馆积极协助区内各单位进行二次文献上架,上半年协助城投集团编辑出版了《城投十年》纪念文献、协助小南海镇政府编辑完成了汇报文献《小南海》、协助区投资促进办编辑完成了招商文献《投资黔江》等。
4.古籍普查建设成果丰硕。
2011年首次将古籍信息制成电子书目并上传给了市古籍保护中心。同时区图书馆被市文广局列入《中华古籍总目.重庆卷》第一批编目出版单位。2012年,一是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做了三、四级古籍普查工作,适时征集民间古籍和民间古籍,开展了古籍托管和鉴定工作,接受托管私人珍贵古籍55册;二是经选送申报,新增3种珍贵古籍入选第二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特别是馆藏傣文古籍《尖达塔度》名列第四批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这是渝东南地区进入国家名录的第一部,实现了零的突破。(至此现已有10种馆藏明、清珍贵古籍入选《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2013年及完成黔江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馆藏4000册古籍进行了普查,建立了普查档案和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2014年,完成了第三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共13种古籍成功入选为珍贵古籍,成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中国珍贵古籍图集重庆市唯一入选单位,开展编辑准备馆藏重要文献《范长生文集》、《叠岫楼诗草》、《张九章文集》等的重修、再版准备工作和民间文献的清理工作。2015年征集了《四大奇书第一种五十一卷》(又名《金批第一才子书》,世称毛本《三国志演义》)和《程氏支谱》两部古籍;安排职工参加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第十九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培养古籍修复工作人才。
地址:重庆市黔江区舟白街道职教基地(正舟大桥旁)
电话:023-79222438/79850325 邮编:409000
邮箱:cqqjtsg@126.com 微信公众号:qj79222438
读者卡办理:79850319 图书借还:79850339
黔江移动图书馆